前陣子因為謝高給我的一個網址,讓我興致勃勃地研究了一陣子魔法學院及法律還有歐洲人頭髮顏色的問題,雖然網路上對任何發表的言論總是有擁護跟抨擊兩派,但光看那篇文章就讓我對羅琳有了更深的敬意,因為我對哈利波特的喜愛全源自於羅琳的幽默感,從沒想過那些故事的深處會再帶給我些什麼。


之前看了口白人生,原本我是很在意為何作家沒讓主角死掉作品就不偉大了呢,這件事。後來跟朋友討論的時候,忽然想到這故事的主角怎會跟哈利波特的設定一樣呢,這兩人都事先知道自己為了拯救某(些)人而得犧牲自己的生命,但他們卻仍舊從容赴死,這究竟是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智慧呢?尤其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最後是會活下來的。


如果是你,你會逃嗎?然而你卻不得不相信,確實是有命運這回事,這件事只有你能做,別人死還沒有用。



接著是關於魔法學校的分類帽,因為哈利波特的本質很適合去史來哲林,但他壓根不想,拚命念著葛萊芬多,如願後卻耿耿於懷認為自己也許真的該去的是史萊哲林。

鄧不利多告訴他:「我們的選擇,遠比我們的天賦才能,更能顯示我們的真貌。」這教我順應自己的心。



最後是關於意若思鏡。這是我剛剛突然想出來的,因為我最近一直覺得這面鏡子跟吸引力法則有些關係。這是要拿出魔法石的最後一個關卡,其他的人看到那面鏡子只會想到如果拿了魔法石之後可以幹嘛,而哈利因為他是真的只要魔法石本身這個東西,所以他成功地得到它。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真的要得到一樣東西(拿一百萬當舉例),你不能一直在想我要拿這東西(一百萬)去幹嘛(買iphone買跑車買LV),而是要專注在你想要的這東西(一百萬)上面。


你想要的東西需要是那個東西本身,而不是那東西創造出來的其他價值。


想到這裡,我又再次對羅琳敬佩不已。哈利波特裡面到底還藏了多少寶藏?





警語:願不要亂許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蘭小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